返回首页
您还没有登录!   登录 | 免费注册 | 搜索 |
晋丰厚黑茶联盟
  全部文章
所有分类
关于同安化县酉洲茶行联合监制生产“清真茶”类产品的汇报1987


关于同安化县酉洲茶行联合监制生

产“清真茶”类产品的汇报

 

全国伊斯兰教协会并国家民委、国务院宗教局:

      安化县历来是我省著名茶叶产地之一,该县酉洲茶行是我省有名的乡镇企业,年产各种茶砖6万多担,还有红、绿、花茶等产品,年产值500多万元,今年五月被我省政府办公厅计委、省乡镇企业局下文定为“边茶”生产的定点厂家。受到了各级党政领导的关怀与重视,我省熊清泉省长和余海潮、曹文举副省长和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商部等有关领导同志曾亲临该厂视察。地、县领导更是多次亲临检查与指导工作。近来来,《中国乡镇企业报》、《农民日报》、新华社编发的《经济参考》、《湖南日报》等就其先进事迹进行过多次报......

阅读全文>>
2009-03-28 09:51:17 |  浏览 (3698) | 
热烈庆祝佛山市金银酒店VIP “晋丰厚”茶室试营业!


热烈庆祝佛山市金银酒店VIP “晋丰厚”茶室试营业!
 

佛山市金银酒店(三星级)

地址:
......

阅读全文>>
2009-04-01 19:34:12 |  浏览 (3508) | 
百年老店 “晋丰厚”浸润晋商商业智慧

百年老店
“晋丰厚”浸润晋商商业智慧
 
 
  【核心提示】晋商在明清时期创下了辉煌历史,其中的茶商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茶商以茶马互市起家,至清代日渐兴盛,鸦片战争前,他们不仅控制了西北的茶叶市场,而且成为中俄恰克图贸易的主要承担者,甚至将商业触角伸向俄国及欧洲的其他国家。晋商开辟的万里茶路,被称作可以与丝绸之路媲美的国际贸易大通道,对连接亚欧的经济与文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2008中国太原晋商文化艺术周期间,来自湖南安化“晋丰厚”茶行的第六
代传人谌小丰讲述了一段安化黑茶与晋商之间鲜为人知的故事。

   茶本是草  晋商把它变成宝

   安化是我国著名的茶乡,具......

阅读全文>>
2009-01-16 19:11:08 |  浏览 (3845) | 
“茶王”谌小丰深度解读益阳黑茶


                “茶王”谌小丰深度解读益阳黑茶


  近年来,益阳黑茶常有爆炸性的新闻发生。这不,日前从广东省东莞市又传来了捷报:我市安化县晋丰厚茶行研制的“金花千两茶(花卷茶)”,在2007中国(东莞)茶文化节暨东美首届中国茶叶质量评比大赛中,独领风骚,喜捧黑茶类“茶王”奖杯。来自台湾的昌礼臻、香港的何景成、林兆峰、广东的陈国本、陈文品、桂埔芳等茶界权威人士在评审过程中莫不喷喷称奇,金花千两茶因此无可争议地获得了最高荣誉。
  金花千两茶的首创者是晋丰厚茶行的第六代传人、全国劳动模范谌小丰。时下,黑茶是益阳人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而“谌小丰”三字,俨然是其中的一个高频词。一位被称......

阅读全文>>
2009-01-13 17:57:14 |  浏览 (4236) | 
茶香背后是精神


茶香背后是精神

发布日期: 2007-9-27  文章来源:廖双初 

谌小丰(右)和本文作者谈安化黑茶
 

    有这样一句关于黑茶的宣传语:“世界黑茶,中国独有;中国黑茶,安化独尊。”谈及安化黑茶,我们或许不能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原安化县酉洲茶行、现安化县“晋丰厚”茶行的总经理谌小丰。

    在茶叶界沉默达十多年之久的谌小丰,对于许多安化人来说并不陌生,在一段较长的时间里还曾流传着关于他的种种褒贬不一的传闻。不过,随着人们对茶叶功效认识的深入和各地茶叶相关激励政策的出台,我国茶叶市场开始明显升温,特别是黑茶的产销“来势汹汹”。几乎被茶叶拖得精疲力竭的谌小丰终于苦尽甘来,......

阅读全文>>
2009-06-20 10:51:34 |  浏览 (3454) | 
百年沧桑晋丰厚 改革开放三十年(1978-2008) (上)


1978年父亲,母亲,哥哥和我--"晋丰厚"第六代与第七代传人

......

阅读全文>>
2009-01-06 16:17:31 |  浏览 (4519) | 
关于谌小丰同志录用为国家干部的综合材料
关于谌小丰同志录用为国家干部的综合材料
 
 
    谌小丰同志系东坪镇酉州村六组村民,1946年出生,现年45岁,初中文化程度,现任酉州村村长、酉州茶行厂长、东坪化工厂厂长、湖南省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益阳地区农民企业家协会会长等职务。
    谌小丰同志由一个普通的农民成长为出色的企业家,道路是艰难曲折的。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受极左路线影响,小丰同志被迫背井离乡,流浪在木子、杨林、柘溪、龙塘及新疆等地,靠人工制作砖瓦养家糊口。正是在此期间,小丰同志读了大量的企业管理、历史知识及报刊杂志,从而丰富了自己的头脑,逐步掌握和积累了一些办厂经验。加之小丰同志勤奋学习,信息灵通、胆识过人,因......
阅读全文>>
2009-01-03 17:43:58 |  浏览 (1808) | 
共同致富的领头雁

共同致富的领头雁
-----记全国劳动模范、安化县酉州茶行经理谌小峰
 
   傅作然 李周信
 
       这里—安化县东坪镇酉州村,似乎从未有过这么大的喜事:全国劳模谌小丰从北京载誉归来,30多位村民燃放鞭炮,自发地赶到10里外的车站迎接。
 
     他为何如此受到村民厚爱?村民们说,他辛辛苦苦是为了我们大家好!
 
     过去的酉州村,人们死守在人平不到两分的耕地上。一年到头,人平收入才100余元。1979年初,流落他乡10多年的谌小峰回到了村里。这年3月,他和妻子商量,自家省吃俭用,拿出10多年在外做工的全部积蓄,同附近的吴合村联办了一家塑料加工厂。由于他......
阅读全文>>
2009-01-03 17:40:23 |  浏览 (3320) | 
办没有厂际的工厂
益阳地区先进厂长、经理表彰大会典型材料
 
 
办没有厂际的工厂
安化县东坪镇酉州茶行厂长     谌小峰
 
    我是安化县东坪镇酉州村农民,现任酉州茶行厂长,今年41岁,初中文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投身于开放搞活的洪流之中,于1979年办起了安化县第一家“地下”塑料厂,辗转于1984年出面承包村办企业,创建酉州茶行,使村办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今日的酉州茶行,已有从业人员977人,固定资产69万元,自有流动资金34.13万元,拥有生产花茶、红茶、绿茶等七个系列品种的8万担的年生产能力。1987年产各类茶4.5万担,总产值达765万元,实现利润24万元。近四年来,累计上交税金120万元,集体积累达140万元,全村人平收入1000元。由于我为农民劳动致富作了一些工作,党和政府给了我很高的荣誉,连续四年被评为省、地、县、镇先进个人,还受到过熊清泉、陈邦柱等省政府领导的接见。1987年,村民选我担任了村长。
 
一、在逆境中奋起
 
    我曾经是一块被人们遗弃的“锈铁”,背着“现行反革命”的包袱,走过了人生中一段漫长的道路。1979年8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给了我的新生,随着党的富民政策深入人心,使我找到了前进的航向,随后我主动找大队负责人商量,建议办个企业。当时私人办企业还是个禁区,没有人敢点这个头。经我苦苦哀求,大队才以变通办法予以同意,即企业由我承包,挂大队的牌子,大队不出钱不出人,年终上缴纯利润1000元。我二话未说,当即接受了条件,回家取出十多年在外帮工积累的1600元,与邻近的吴家湾村集股,办起了安化首家“地下”塑料厂。当年获纯利1.3万元,除上交大队1000元和我本人应得的3000元外,剩下的全部投入再生产。这时,大队干部见企业还办得,提出要把厂子收归村办。1980年9月,“酉州大队塑料加工厂”的牌子挂起来了,我退到了副厂长的位置,由于经营管理方法改变了,效益不好,到年底收支相抵,勉强平衡。1982年初,由我提出并主持厂务整顿,实行班组承包,仅3个月时间就收入3万元。但有人以所谓“经济问题”告了我的状。东坪镇政府派工作组进驻我厂,风风火火地查了一个星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镇政府宣布我“无罪”,并让我继续当副厂长。但是,这个风浪一冲,班组承包被取消,生产急转直下,后9个月收入仅2万元,年终结算亏损2.5万元。
 
    本来很穷的酉州村实在背不起这个沉重的包袱,于是再次决定把塑料厂承包给个人经营,条件是每年上交纯利6000元,5年内偿还7.5万元折旧费。条件一公布,很多跃跃欲试的人静下来了。认为大队经营一年亏损这么大,个人的能耐肯定比不上大队,何况还要增加上交,还清老债。在这企业濒临破产的关头,我雄心勃勃地扯下了“红榜”,并表示“没人包,我来干。不过,这么一个厂子只上交6000元,恐怕不够体面,请允许我上交2万元”。此言一出,全场一片欢跃。当时,我只有一个念头:奋力拼搏,来它个第二次东山再起。厂子承包了,没有资金将寸步难行。于是我日夜串村走户,寻找贵人相助,通过东坪信用社现场考察,我以自己的财产作抵,贷款12万元。又通过努力从远隔30多里的木子乡信用社借款7万元。资金解决了,我随即组织了生产经营班子,开足马力,大抓生产,到年底,这个濒临倒闭的塑料厂扭亏为盈了,年产值达52万元,比上年增长一倍,除去上交和税金,实得纯利7000余元。
 
二、 办没有厂际的工厂
 
    我办的塑料厂和茶行是没有围墙的工厂,是没有厂界、没有编制、没有高楼,但有本地地方特色的企业。塑料加工厂其原材料是收购的废旧塑料再生而成,需要的人手多、厂地大、库容大,否则有了原材料也生产不出来。搞基建吗?一无钱,二没有必要。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了“分散洗晒、集中加工”的办法,即把进料、洗料和晒料等需要场地大的工序,分散到千家万户去搞,把机械加工集中起来,这样,解决了人员缺、场地窄、仓库少等问题。塑料厂的生产迅速扩大,由2个车间扩大到5个车间和6个洗料点,职工由原来的100多人,增加到500多人,作业场地分布在方园30多华里的三乡一镇,形成了网式结构。以后创办的酉州茶行也是采取的这种办法,原材料收购和粗加工放在村里组里和家里,精加工、检验和包装等工序由厂里统起来。现在茶行有3个车间和26处分行,在临近的溆浦、沅陵等地设立了分厂,并在新疆、内蒙、青海等9个省市设立了11个联合销售点,还有一个汽车队和在家里设了一台30门的电话总机,很多生产经营活动,都是经过电话直接指挥。现在进厂做工的职工有1000多人,遍布我县六乡二镇,就是在厂里做工的职工,也分散在各家各户,进厂是工人,出厂是农民,做到了务工务农两不误,亦工亦农双丰收。我办这样的厂子至少有两条好处,一是扩大就业面,增加农民收,每年由茶行支出的工资近50万元;二是企业的投资少,发展快。1987年我厂只有61万元固定资产,却完成了765万元产值,其中茶叶加工产值达600多万元。
 
三、在竞争中拼搏
 
   我们安化县是全国有名的产茶县,年产量达16万余担,而且邻近县的产茶也较多,但因多种原因,加工比较薄弱,品种比较单一,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同时生产厂家众多,竞争激烈,以至互相封锁资源,挤占市场。我认为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也存在着竞争,实际上这是拼质量、拼信息、拼管理的大好时期,为了使企业有个较大的发展,我们背靠资源,面向市场,发展茶叶加工业,加快企业发展速度,采取了避实就虚的办法,改善经营办法,扩大生产门路,在竞争中求得发展。
 
    一是在加工上走横向联合的道路。首先是与产茶区联资源、联收购、联加工。去年先后与木子、龙塘等六乡一镇的乡办企业进行了联合,联合加工茶叶7000多担,创产值近200万元。其次是走出厂门,承包外地加工企业。1987年我厂承包的三洲乡茶厂,不仅使这家长期很不景气的企业出现了生机,而且为我厂增加深度加工资源2000多担。再次是从社会需要出发,不断开发新产品。全行产品已发展到紧压茶、湘尖、红茶、绿茶、花茶等七个系列产品。为了响应中央关于发展外向企业的要求,把安化黑茶打入国际市场,我通过综合各种茶叶的优点,研制出了别具特色的“酉州特茯砖茶”,现已投入批量生产,正在与外商洽谈。1987年,我们还根据少数民话和宗教信徒的习惯,经全国伊斯兰教协会批准,与湖南省伊斯兰教分会联合生产“清真茶”,这在全国还是第一家。产品投放市场后深受伊斯兰教信徒的欢迎,产品供不应求。
 
    二是在销售上与销区联销。去年我们先后在新疆、内蒙、青海等九个省市设立了11个联合销售点。联销点负责向我行进货,向全国销售,从而使我行的产品畅销于全国17个省市。行内没有积压。
 
    三是在管理上,请老“包”出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抓管理十分重要,我们这种没有厂际的企业,管理尤为迫切。我抓管理,全靠老“包”显威灵。我这个厂长只管副厂长、车间主任和供销、财务、检验等方面的8个负责人,并把人事任免、职工选聘和解雇、制订生产定额,对职工的奖罚等权力全部下放,我每年与这些负责人签订一次合同。各负其现,分级管理,把各项指标一层一层地分包下去。我等于是“大包头”,中层干部是“中包头”,班组长是“小包头”。人人既有动力又有压力,使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从而使我们这个没有厂际的企业在管理上具有与之相适应的约束力。去年,全行没有烂帐、乱帐和拖欠任务的现象。
 
四、还须努力奉献
 
    我村原是安化有名的穷地方。全村总人口达1400多人,全靠在人平0.2亩的耕地上转来转去,人平纯收长期在100元左右徘徊。村办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全村经济结构的改变,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对邻近村的乡村企业起了一定的幅射作用和带头作用。
 
    一是转移农业劳力,增加农民收入。全村劳力799个,有600多人在村企业工作,1987年发放工资60.05万元,使得人平纯收入由1978年的100元增加到800元,其中来自村办企业的有586元,占纯收入的73.5%。人们的收入提高了,生活条件也改善了,这几年,全村新建瓦房200多栋,达36000多平方米,80%的农户有了电视机,90%的农户有了存款,10多户成了万元户,邻近三个乡的农民也得到不少实惠。
 
    二是以工补农,增加农业后劲。由茶行投资16万元,新建桔园300亩,已无偿交给村民;投资1.5万元,造林298亩;投资2万元建起了一个煤店,全村改烧柴为烧煤,每年由茶行拿出1万元作补贴;由茶行拿出4000元为村民雇请4名护林员,将全村的2000多亩荒山残林封禁起来。
 
    三是投资办教育,提高人民的文化知识水平。近两年来,由我经营的茶行中捐款5.6万元,为本村修建学校和添置教学用具,并给有本村子女就读的安化二中和十一中捐款1.55万元,设立奖学基金。
 
     四是兴办公益事业,解决人民的“几难”。三年来共为修桥、修路、架设广播电话线等捐款1.66万元,基本解决了本村行路难、听广播难、打电话难的老大难问题。
 
    五是承担村民上交款,减轻群众负担。三年来我把全村的烈军属优抚费、民办教师经费等历来摊派给村民的费用改由我行负担,现已花费6万多元。
 
    总之,这几年我们的村办企业有了一些发展,但与党的要求和人民的期望还有较大的距离,我决心再接再励,努力奋献!
 
—————————————————————————————————————————
               大会秘书处                   一九八八年元月                                         付印号:24号
—————————————————————————————————————————
......
阅读全文>>
2009-01-01 15:35:26 |  浏览 (1684)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前言

要先为农民的温饱而忧

八十年代的奖章

 

   宋代的范仲淹留下一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思想,这种美德,被后人赞叹,引以为楷模.

    我们的国家经过几番折腾,农村经济比较落后,还有许多贫困县,贫困乡,有相当一部分农民还没有解决温饱.农村的党员,干部和有志青年,应该忧国忧民,为带领广大群众致富而战斗不息.农民企业家谌小丰正是这样做的,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对照谌小丰,那些"叫花子烤火只往自己胯里扒"的干部,那些损人利已,贪图个人享受的人,难道不应该反躬自问吗?如果我们都象谌小丰那样,农村改革的步伐就会加快,农民共同富裕就有希望了.

记安化农民企业家谌小丰兴办企业为民谋富,使贫困的酉州村人从安化最贫困的村变成安化县区指可数的富裕村,自已却仍过着粗茶淡饭的生活

副省长曹文举同全省著名农民企业家谌小丰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小丰呀,你是大富翁了,怎么还这样卖劲?"

   "省长,我咯是有理论依据的."

   "嗬?说来我听听!"

   "邓小平同志讲了,要一部分人先富的人帮助没有富的人,这个任务我还没有完成呢!"

    近几年,谌小丰办了两个加工厂,每年利润都在20万元以上.但是,他自己用钱卡得紧,每月的开销财会室都记有帐,除了必要的业务来往开支外,连厂长基金都没有用完.他家里还是一部用了三年的黑白电视机,没有高档家具,全无一点阔气.可是他在公益事业上花钱从不小气.村上造林,他就出一万五千元;第一个教师节,他给安化二中捐款一万五千元;去年底,他拿出十四万元作为工资发给一千多酉州人.不少人感到奇怪,小丰图的是什么?

    当记者采访他时,他说"我办工厂,图的是让大家富起来!"

    过去的酉州是安化县最穷的村,人平耕地只有两分多,收入不到一百元.谌小丰不忍心看全部村民苦下去.1979年,他与全家勒紧裤带,用十几年在外帮工赚的一千六百元,与邻队集股办塑料厂.一年下来,他把赚到的一千元交到大队,帮助困难户度饥荒.但是,杯水车薪,酉州人还是摆脱不了困境.1980年,谌小丰把塑料厂交到大队,挂出"酉州大队塑料加工厂"的牌子.一千多口人眼巴巴地等着厂子兴旺起来,结果一年过去了,却亏损了二万五千元.在这个困难关头,谌小丰自荐当了厂长,发狠心要栽活这棵"摇钱树".

     怎样来办好这个厂子?谌小丰改革经营管理,把车间搬出工厂,办到各家各户,作业场地分布在方圆三十多里的三乡一镇,使酉州70%的剩余劳力和附近三个乡镇部分贫困户,都有用武之地.一个濒临绝境的塑料厂起死回生了,当年产值达52万元,大把的票子塞进了酉州人的腰包.

     谌小丰尝到了甜头,胃口更大了.1984年,他办起茶行,研制成功了特制伏砖茶,畅销全国,产值达两百万元.如今,酉州村没有一个闲人,他们上班时间在厂里做事,下班后在家里种蔬菜,去年人平收入超过六百元,成了安化县最富裕的村子.

     谌小丰财大了,心更细了.酉州村的老弱病残,他时刻记在心上.过年过节,他都要送很重的礼物礼金,上门送米送菜.记者在酉州,走到哪里,哪里就有对谌小丰的赞扬声.但是,去年以来,也有少数患"红眼病"的人,对谌小丰说三道四.真金不怕火烧,酉州人最清楚他.去年底,人大换届选举,他在酉州选区以全票当选为县人大代表.谌小丰心舒气顺,劲头更足,他相信酉州一定会在他的带领下生活越过越红火.

 

文章引用:http://摘自湖南农村出版社1986年 希望......

阅读全文>>
2009-01-01 15:03:20 |  浏览 (1562) | 
  3/4页  共 35 篇博文 1 2 3 4   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