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 百年沧桑晋丰厚 改革开放三十年(1978-2008) (上) 新一篇 “茶王”谌小丰深度解读益阳黑茶
茶香背后是精神
发布日期: 2007-9-27 文章来源:廖双初
有这样一句关于黑茶的宣传语:“世界黑茶,中国独有;中国黑茶,安化独尊。”谈及安化黑茶,我们或许不能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原安化县酉洲茶行、现安化县“晋丰厚”茶行的总经理谌小丰。
在茶叶界沉默达十多年之久的谌小丰,对于许多安化人来说并不陌生,在一段较长的时间里还曾流传着关于他的种种褒贬不一的传闻。不过,随着人们对茶叶功效认识的深入和各地茶叶相关激励政策的出台,我国茶叶市场开始明显升温,特别是黑茶的产销“来势汹汹”。几乎被茶叶拖得精疲力竭的谌小丰终于苦尽甘来,一举扭转颓废局面,再一次引起人们的注目。在一个秋高气爽、阳光灿烂的上午,我们慕名驱车前往地处安化县城东郊酉洲村的“晋丰厚”茶行,采访了他。
谌小丰十分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说到黑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谌小丰精神焕发,侃侃而谈。我们不禁为谌小丰对茶叶事业永不言败的执着精神而感动.
谌小丰出生茶业世家,也许是受环境和家教的薰染,他自小就对茶叶有一种天然的感情。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初期的1983年,他紧紧抓住政策赋予的良好机遇,白手起家,大胆创办了属于个体性质的安化县酉洲茶行。在此后长达八年的时间里,他凭着对茶叶事业的挚爱,东奔西跑,苦心经营,把一个偏居一隅的厂子办得红红火火。一时间,浙江、安徽、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的许多地方,都成了他原料的供应地,他所生产的黑茶香飘万里,远销新疆、甘肃等省,深受消费者欢迎。全盛时期,茶厂每年生产销售的茶叶多达7万余担,有效缓解了我国西北边疆一些省份存在的“买茶难”问题,常年安排村民就业300多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谌小丰一时成为闻名遐迩的公众人物。各级政府也对他所作出的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连续三届当选为安化县人大代表,先后荣获湖南省乡镇企业家、湖南省十佳农民企业家荣誉称号。1989年,他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由于茶叶市场的瞬息万变和我国新旧体制交替初期各种政策的衔接配套不到位,1991年后谌小丰的茶叶生产经营遇到了严重困难。茶叶销售失去了西北大市场,产品大量滞销,最后不得不关门停产。由于银行贷款无法及时偿还,职工工资发放不出,社会流言蜚语纷纷扬扬,登门讨债者络绎不绝,一时把他逼进了人生最苦闷的时期,经济上也捉襟见肘,最艰难的日子连买米的钱都没有,有时甚至连1元钱的公共汽车费也拿不出。但谌小丰毕竟是谌小丰,他终究没有被困难所击倒,他把无数的委屈都压在心间,和理解他的家人一道默默承受,他坚信总有一天他会重振旗鼓,再展宏图。
他终于坚强地挺过来了。大约从2005年开始,沉寂了多年的黑茶市场忽然间火了起来,谌小丰原来因滞销而积压在仓库里一文不值的黑砖茶一块块都成了抢手的宝贝。有了钱,他首先做的事就是赶紧偿还债务。凡是能找到依据的债务,他都认可,而且严格按当年的协议结算经费,该付多少就付多少,一律兑现,不打任何折扣,令债权人一个个笑逐颜开,欣喜不已。我们不禁为谌小丰可贵的诚信精神而感动。摆脱了债务困扰的谌小丰,信心百倍,决心要大干一番,他想起了“晋丰厚”这个由祖辈创造的黑茶老字号,遂将原厂名更名为安化县“晋丰厚”茶行,重新炫目开张。忙碌的茶行告诉我们,谌小丰已云开见日,走出了人生的低谷。
在采访中,我们不禁为谌小丰永不停步的创新精神而感动。在谌小丰看来,一个行业要长盛不衰,关键在于创新。前面的这些年,他虽然没有从事茶叶生产,但他一直没有间断对茶叶品种及质量的研究。长时间的实践积淀让他像火山聚能一样,一旦找到出口,智慧的火花就不可阻遏地向外迸射。今年以来,他一路凯歌,先是成功地将绿茶改制成黑茶,较好地解决了一年中黑茶原料的持续供应问题;后是在千两茶的生产环境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将茯砖的发花工艺引入千两茶,变自然干燥为室内人工控制干燥,从而实现千两茶由季节性生产转变为全年性生产。所产金花千两茶在今年8月于广东东莞举行的“中国(东莞)第一届茶文化博览会”上大出风头,荣获“茶王奖”。尽管他的这些产品技术在茶业界还存在某些争议,但这并不重要,是不是真正的新的科研成果,专家、市场和消费者自有公论。
就在我们的采访接近尾声的时候,谌小丰接到了北京奥组委有关人士打来的长途电话,通知他“晋丰厚”黑茶已被批准作为火炬标本,进京参加迎奥运倒计时300天纪念活动。在湖南,能获此殊荣的茶叶品种仅有两个。这时,我们发现谌小丰饱经沧桑但仍透着几分儒雅之气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安化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蒋金云(左)在谌小丰的陪同下,参观晋丰厚茶行生产车间
---文章来源<<安化人大信息网>>http://www.ahrdxx.gov.cn/listzt.asp?n_id=244